教育信息化发展下高校网站建设研究

发布日期:2019-10-18浏览量:1903

1 陕西省高等院校网站基本情况

教育部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拥有高校数量已位列全国第13位[1],高等院校是陕西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高等院校开通官方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获取院校概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信息提供了统一服务平台。近几年,国家、陕西省相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等法规文件,统筹指导全省高等院校网站建设与发展。

根据2016-2019年陕西省高等院校网站绩效评估结果,通过对比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发现,2016-2018年总分高于平均分的网站数量百分比逐年增高,2019年略微有所下降,但该年度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最小,网站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四年结果发现,评估总分在80分以上的网站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2018年、2019年所有参评高校网站得分均低于80分。由此可见,在网站建设稳步推进的过程中,突出建设类网站比较少见。60分以下、60分~70分的网站数量在每年评估数量中占较大比重,说明多数网站建设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总体来看,陕西省高校网站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点突出,着力拓展信息公开的丰富性。随着高校信息化应用的逐步完善,省内高校网站内容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一个门户统一发布,两微平台共同发展”的建设模式,网站展现简洁明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栏目清晰,网站内容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综合呈现,普遍设置了信息公开、在线服务、数字校园、校长信箱等导航频道。多数网站能够扩大重点信息的覆盖面,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推动校务公开。

二是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展现方式的多样性。最初的高校网站多是将浏览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随着网站展现方式的不断优化、改版,网站站内搜索、站点地图等辅助性功能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从可用性不强到逐渐实用。多数高校开始注重用户体验,积极打造人性化服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能让浏览者参与其中进行互动,页面本身也会根据浏览者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内容和信息,极大加强了网站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三是创新应用,健全完善在线应用的广泛性。在线服务、数字校园类栏目优先展现面向教职工、学生、合作者等群体的服务资源,是信息与服务集成的直观体现。多数高校能够逐步重视服务系统建设,集中展示面向不同群体的在线登录系统,并不同程度地推出精品在线课程,创新学习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

2 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站作为高校在互联网上的生存方式,为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使高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但在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2.1 公开内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相关文件中,对高等院校网站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公布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意见箱、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以及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2]。部分网站主动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存在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要素不规范等情况,公共资源、数字校园类栏目信息分散,栏目内容空白,很多模块成为“僵尸”模块,网站的运行效果不理想,仅仅用于学生信息管理,整体实用性大打折扣。

2.2 互动交流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强互动交流是高等院校面向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部分高校网站提供的互动交流渠道不可用,未对公众的咨询类信件进行及时回复。多数网站未开通调查征集类渠道,缺少对涉及院校重点工作或用户关注热点事件进行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的活动,互动平台多元化建设较薄弱,互动交流效果不显著。

2.3 数据共享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高校网站面向校外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资源,能够有效推进服务数据共享,探索资源供给模式,加强网上服务的可用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为高等院校网站在线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部分网站虽提供了服务系统,但大多设置了访问权限,数据共享渠道不畅通,统筹协调联动、标准化建设推进、规范化水平提升较缓慢。

2.4 安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通过对高校网站开展的安全检测发现,部分网站不同程度地存在网站安全漏洞。网站安全意识差,在安全测评、应用、监测、防护方面关注度低,安全建设长期较薄弱,与网络安全法以及全省高校网站安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网站安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2.5 网站考核评估有待进一步重视

各高校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网站建设发展不均衡。高校网站的建设缺乏专业、系统的监管考核体系,各单位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网站建设的现状,无法对网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无疑会影响网站的可持续运营。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正确认识,加大考核力度

统筹推动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等工作,提升高校网站建管水平,各高校要树立起全新的网站建设理念,加大网站建设考核、管理力度,提升网站建设水平,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将高校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及时的互动交流平台、更加便民的在线服务平台,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3]

3.2 加强系统培训,提升专业水准

加强业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是网站建设管理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加强各层面人员对文件精神的领悟、对信息化的认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整体提高全体人员的建网、管网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政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提升网站综合影响力,进而提升高等院校信息化软实力。

3.3 注重实际效果,完善内容功能

在信息公开方面,加快高等院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或平台建设,注重信息的规范性,提升主动公开内容覆盖度,细化重点领域信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深度,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在互动交流方面,拓宽互动交流方式,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定期公开互动渠道使用情况信息,重视互动平台多元化建设,提高答复速度,真正实现和师生、公众有效互动的良好效果。在线服务方面,优化高校网站在线服务资源,对于面向校外用户和社会公众的资源,适度推进服务数据共享,探索资源供给模式,加强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为高等院校网站在线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网站设计与安全方面,需不断优化网站功能,加强网站地图建设,清晰展示网站栏目架构,打造色彩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实用的高校门户网站,形成高校在互联网上的新名片。

3.4 强化安全建设,规范管理应用

各高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4],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网站安全防护意识,提高网站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能力,确保网站稳定、可靠、安全运行,避免因网站安全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而有损高校整体形象。同时要规范网站管理应用,一是网站域名规范管理,开展教育系统网站调研,指导规范网站域名建设和管理。二是加强网站栏目架构规范设计,明确网站建设与发展思路,栏目设计尽可能体现高校信息化成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0.1573s